近日,三明学院沂蒙数智兴农队赴沂南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,以“数字赋能沂蒙老区,青春助力农业现代化”为主题,深入界湖街道、苏村镇多地,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交流、问卷调研等方式,探寻农业数字化发展痛点,为当地农业数字化转型注入青春智慧。
实践队走进界湖街道潘家庄社区、大成庄村,重点调研土地流转与数字化种植结合情况。村支书介绍,通过“合作社+大数据平台”模式,村里200多亩零散耕地实现连片管理,农机覆盖率达80%,亩产提升近20%。团队意识到,数字化既要“有技术”,更要“接地气”。
实践队发现,当地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。在瞿家庄村蔬菜交易中心,多数农户仍依赖线下议价,“好东西卖不上价”成普遍困扰。“我们计划帮村里设计‘红色文化+农产品’包装,培训‘新农人主播’。”实践队指导老师黄海棠教授说道。团队已整理《数字品牌IP打造方案》,计划结合VR技术展示作物生长环境,增强消费者信任。
“四天调研让我们明白,农业数字化不是‘装机器’,而是‘解难题’。”队长惠俊皓感慨道。从潘家庄智能温室到新独树电商直播间,从瞿家庄沼气站到珠宝村田间地头,队员们收集120余份有效问卷,梳理出“人才短缺”“基础设施薄弱”“技术落地难”等5类核心问题,形成3份针对性建议。
此次实践,队员们不仅为沂南县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 “青年方案”,更深刻体会到 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 的意义。实践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,通过线上培训、技术对接等方式,持续助力沂蒙老区农业现代化,让数字之光照亮乡村振兴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