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日至4日,三明学院“供”响团实践队赴三明市宁化县、沙县、泰宁县开展供销社传承与发展专题调研。此次实践是学校深化与三明市供销社战略合作的重要举措,旨在探索供销系统在乡村振兴中的新作为,为校社合作提供实践支撑。
在沙县俞邦村,实践队以“解剖麻雀”式深度调研,了解到“庄稼医院”的水稻全周期服务模式,展现了供销社扎根基层的作用。水稻医生俞广清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:“从选种到收割,供销社全程护航”,朴实话语道出“惠农”真谛。
在宁化县,实践队通过红色精神座谈会传承“扁担精神”,还在校社共建的直播中心实训平台,组织大学生主播为河龙贡米等特色农产品开展直播带货,以“红色基因+现代营销”模式助力农产品销售,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。
在泰宁县,实践队与县供销社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通过重温入党誓词、学习供销社发展史,深化对“为农服务”宗旨的理解。同时,实践队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队交流校地合作经验,探讨如何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。
本次调研构建了“理论教学+实地验证+模式创新”的三维调研体系。自2024年校社建立战略合作以来,双方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,此次形成的《供销社服务乡村振兴创新模式报告》,将为完善“校园驿站+基层供销社”协同模式提供参考。据悉,校地共建的“明供优品”校园助农驿站已成功推广12类特色农产品,成为产学研转化标杆案例。
(经济与管理学院/供稿)